行業動態
您當前位置:河北冀電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>> 新聞動態 >> 行業動態 >> 瀏覽文章替代燃料發動機:天然氣受青睞甲醇推廣難
為此,《意見》鼓勵替代燃料發動機與現有發動機制造體系兼容,針對替代燃料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難點,提出重點掌握耐醇燃料供應系統、天然氣供應系統等多種關鍵集成技術,并對替代燃料發動機替代現有燃料量提出明確目標。
目前,幾種替代燃料發動機發展現狀如何?到2015年能否達到目標?
企業寵愛天然氣發動機
《意見》提出,要積極發展柴油/天然氣雙燃料內燃機、生物柴油內燃機。開展汽油/甲醇雙燃料點燃式內燃機、柴油/甲醇雙燃料壓燃式內燃機的應用試點工作。
采訪中,記者發現,在所有替代燃料發動機中,天然氣發動機無疑成為各大主流發動機企業的寵兒。玉柴董事長高級技術顧問卓斌告訴記者,天然氣是玉柴主攻方向,國Ⅴ產品已由3款發展為8款,覆蓋重、中、輕各型商用車,100馬力~600馬力,具備4萬臺的產能。錫柴、上柴、濰柴主打替代燃料發動機也均以天然氣為主。
卓斌說,甲醇燃料發動機目前主要在一些產煤區域試點,如山西、內蒙古等。試點鋪得并不大,玉柴并未將此作為研究重點。采訪中,濰柴、錫柴、上柴也均未發展甲醇燃料發動機。
提到雙燃料發動機,卓斌介紹,企業雙燃料發動機技術難度不大,但苦于國家這方面標準匱乏,比如柴油/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需要達到國Ⅳ標準,汽油/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需要達到國Ⅴ標準,如此一來,將增加企業成本壓力,不如直接研發單一天然氣發動機合適。
錫柴研發部電控室主任陳波寧認為, 隨著技術的提升,單一天然氣發動機比雙燃料發動機更能起到促進能源多元化,節約客戶成本的作用,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。
天然氣發動機漸成規模
天然氣發動機不僅受到各大主流發動機企業青睞,在市場上也漸成規模。
大多數企業認為,《意見》中提到的“到2015年,通過推廣應用天然氣單一燃料、雙燃料及生物柴油內燃機,實現替代商品燃油1000萬噸。”這一目標并不難實現。
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認為,近年來,天然氣發動機大范圍應用在中、重型卡車上,僅這部分替代現有能源數值就很可觀。
卓斌介紹,玉柴規劃中提到,到2015年末,中國將有約100萬輛天然氣汽車,商用車大約30萬輛,包括公交、城際客車、卡車;乘用車主要是出租車,大約會有70萬輛。若這一預測能實現,到“十二五”末,天然氣發動機替代1400萬噸柴油都沒有問題。
陳波寧認為,目前國內中重型商用車年產量為4萬~5萬輛,未來這部分保有量就要到20萬~30萬輛,天然氣實現目標數值不成問題。
對于“通過推廣應用甲醇燃料內燃機,實現替代商品燃油500萬噸。”企業則不太看好。陳波寧說,目前發動機企業對甲醇發動機研究少,這部分機器可靠性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。同時,工信部希望提高甲醇發動機中使用甲醇的純度,希望達到100%。如此,則更難以實現。
卓斌認為,中重型車不用甲醇燃料,甲醇屬于局部試點,僅憑幾處試點城市不可能擁有70萬輛甲醇燃料出租車保有量,實現替代商品燃油500萬噸難度較大。
關鍵技術缺失仍是“永遠的痛”
多家企業均認為,目前,國內生產氣體燃料發動機沒有問題,甚至所用部件也與國際水平全無區別,但讓人憂心的是,關鍵技術大多依賴外資。
卓斌認為,電控系統、排氣后處理技術等已不成問題,但天然氣供給系統等還得全部靠外資,其中噴油嘴是最難解決的。陳波寧說:“國際合作中,局部應用外資部件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整套系統全部選用外資產品,如此一來,要想實現升級,只有等相關自主品牌企業興起,或者依賴外資技術提升。”如同我國汽油發動機、柴油發動機所面臨的關鍵核心技術缺失,在替代燃料發動機中,核心技術的缺失再次凸顯。陳波寧所嘆息的成套系統缺失,包括點火系統、燃油系統。他說,GNG發動機必用的高壓減壓閥,以及LNG發動機必用的增發器研發都有待進一步加強。
- 上一條信息:2013年上半年內燃機行業市場表現穩中趨好
- 下一條信息:發電機租賃方需要了解知識